燒結磚生產線的蹲火操作(什么是蹲火?如何操作)
隧道窯爐在運行中因為設備損壞或者產品銷售滯緩等問題,需要壓縮產量慢燒時,窯工就要對相關環節作適當的調整,在做到慢燒的同時,還應降低能耗以及確保制品品質的優良。
先要把窯內的風壓抽力降低,增加正壓強度。風壓降低后減少了焙燒帶和保溫帶的熱能抽向預熱帶的數量與力度,使預熱帶的坯體熱交換律下降,2~5個小時后火行速度就會逐漸降低。另外窯內風壓減小以后處于焙燒帶和保溫帶就會降低了過剩空氣流量,溫度就會較多的保存下來,此時溫控儀顯示出數據上升的跡象。具體該把風壓調低多少恰當呢﹖這要看自己的窯爐需要的產量大小而定,當然此時窯內內燃熱值偏高了就要謹慎,較高的窯溫在風壓突減情況下容易造成過燒,導致焦磚率上升。
在風壓剛下調的數個小時里,由于預熱帶坯塊之前預熱狀況良好,所以火行速度仍會維持在較高的進度內,底火只會緩慢的降低速度。待調整風壓后處于預熱帶中部的坯塊移動至焙燒帶后,火行速度才會完全的顯現出來。
行業內有個共識,燒結磚瓦講究的是燒成溫度和燒成時間,不但需要一定的合適溫度,還要在這個溫度前提下保持一定的時間,磚體才能完成各項理化反應。燒成溫度與時間多少會因原材料、磚型、窯爐構造的變化而不同。通常情況下窯工把溫度調節到需要的數值就可以了,只是應盡量縮小斷面溫差,用焙燒帶長度的多少來調控燒成時間,根據進車頻率高低調控焙燒帶的長度,對于有些制坯材料燒成溫度較窄的,其焙燒帶長度就要精確到米為單位。那么蹲火時坯車延長進車間隔時間后意味著磚塊在窯內的燒成時間也相應延長了,這時焙燒帶就要隨著減短,以防出現過燒。
蹲火開始后焙燒帶會漸漸向預熱帶移動,尤其進車頻率小于火行速度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更為凸出。坯垛的中上部在預熱帶引燃的面積有加大的趨勢,蹲火初期的12~18小時內還不太明顯,但是隨著蹲火時間的繼續坯垛中上部被引燃的面積會越來越大,該類坯垛移動至焙燒帶后大多處于敗火狀態,窯溫呈現出欠缺的現象。這是因為熱能向上漂浮的本性所致,只是在以往快速的燒成運行中這類現象所產生的副作用輕微,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假如坯垛碼制未做到上密下稀,垛體與窯頂縫隙也較大(>6cm)的話,那么被引燃的中上部坯塊數量會更多。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緩解:
①適量降低風壓;
②打開焙燒帶最前面的1~3排火眼蓋子;
③維持一定的進車頻率;
④選用燃點較高的內燃。
蹲火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當心窯室內部構造,蹲火時焙燒帶容易前移至預熱帶,有的窯設計建造的耐火窯室長度不足,當心高溫燒壞窯爐。
②蹲火狀態下窯溫前移致使干燥室溫度有升高的趨勢,過高的供熱溫度容易造成風機損壞、坯體裂紋或酥化倒塌等毛病。可以關閉近火的哈風閘,在供熱風機前面開洞來降低高溫。
③當窯內正壓過強時當心烤壞窯車軸承和軌道,窯內在微正壓的狀態下,溫度和氣流只是緩慢無力的向上漂浮,當正壓長度較長的時候就說明正壓的力度也較大。太強的正壓使溫度不但向上漂浮,并且會向左右和下部輻射加劇,此時處于高溫段的窯車、軌道以及混凝土基座將會倍受炙烤,不同程度降低了這些設施的使用壽命。
④保持穩定的窯溫,防止大起大落。蹲火開始后窯工工作強度變小,但應該勤于觀察火情,及時、妥當的調節窯溫。比如:蹲火一兩天后常常造成預熱帶坯體內燃消耗過多,保溫帶溫度低,適溫長度短,這個時候如果操作失誤導致窯溫下降過多的話,提升窯溫就會變得吃力起來,搞不好就易出生磚。
⑤窯溫欠缺時就要投入燃料,由于風壓降低后窯內供氧不足,所以燃料燃燒時間延長,甚至燃燒無力。每次投入燃料間隔時間短了或者量大會造成燃燒不充分,導致浪費和藍頭磚產生。
⑥磚火結合,確保制品質量。窯工在操作時通過對新接手的窯爐數天的摸索,總結出了適宜本窯的燒成溫度、燒成時間、適量的風壓等操作規律,日后的工作中依此規律與新的情況相結合,制定出了當前的操作方案。由于蹲火致使風壓及燒成時間等環節發生了系列的變化,那么就要隨著這個變化而調整操作方案,通過對出窯制品的查看,了解體會自己的操作是否恰當與規范。
蹲火結束后窯爐就要恢復正常的產能,先要逐步加大風壓,由于長時間的低風壓慢燒,預熱帶的坯體熱交換律偏小,火行速度提高需要個時間過程。保溫帶窯溫也表現出偏低狀態,在熱傳遞的作用下抵消掉焙燒帶部分溫度,因此如果冒然大幅增加風壓將會導致窯溫明顯下降。可以增加風機變頻5~8個數字的風量,待燒上數小時后再增加風壓。
依據火行速度和窯溫情況增加進車頻率,進上十多車坯后原來在預熱帶引燃頗多的坯塊已經移動至后方,提速后裝入的磚坯內燃在焙燒帶更多的釋放燃燒,窯溫比長時間蹲火階段好轉起來,并且焙燒帶相應的被拉長。保溫帶溫度從窯體到窯車制品也隨著提高,窯爐的產能漸漸恢復到正常水平。